破局银发浪潮:当3000㎡养老空间藏着 “智慧 + 温度” 的答案

汪兆基
2025-07-31 13:50 新观察
来源:中国新报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年末,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达 3.1 亿,占全国人口的 22%;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超 2.2 亿,占比 15.6%。在湖南,这一比例更突破 22%。当 “银发浪潮” 加速涌来,发展银发经济不

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更成为培育经济新动能、守护亿万老年人幸福感的关键抓手。在此背景下,养老服务正从 “基础保障” 向 “品质享受” 跨越,一场关于 “如何让银发岁月更有尊严” 的探索,已悄然展开。

时代之需:银发浪潮下的破局探索

我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正从 “单一照护” 转向 “多元品质”。新一代老年人他们渴望 “有尊严地老去”,期待 “科技赋能的便利”,传统养老模式的 “封闭、刻板” 正遭遇挑战。

推进养老机构分类改革(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尤其是让完全市场型机构以 “个性化、定制化” 服务回应需求,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探索 —— 毕竟,当银发族开始为 “品质” 买单,养老服务的升级已势不可挡。

空间重构:3000㎡里的 “无边界” 养老新图景

在宁乡市府旁,一抹亮眼的橙色招牌打破了人们对养老机构的固有想象。这里是落于玉潭街道的鱼艺福养老 U-life 空间,一个用 3000㎡复合型空间重构养老场景的 “试验田”。

五层立体空间里,55 张养老床位与社区服务功能无缝融合:康复训练室向社区居民开放共享,多功能厅里代际交流活动定期上演,年轻的服务团队带着专业与活力穿梭其间…… 从设计之初,它就跳出 “养老院 = 封闭院区” 的思维,以 “智慧、活力、专业” 为内核,试图用 “智能设备 + 智慧服务”“品质生活 + 文化滋养”“专业照护 + 科学运营” 的组合拳,打造一个真正 “有温度的智慧化养老空间”。

这种 “开放共享” 的思路,让机构床位与社区服务形成了奇妙的协同:养老设施不再是 “少数人使用的专属资源”,而是成为服务整个社区的 “活力枢纽”,巧妙破解了行业长期存在的 “设施利用率低” 难题。

智慧赋能:科技的 “精度” 与人文的 “温度” 如何共存?

走进鱼艺福的智慧化场景,科技的 “存在感” 无处不在,却又恰到好处:养老生活区的智能床垫 24 小时监测生命体征,认知症专区的电子围栏默默守护安全,中央监护系统将风险预警 “前置化”…… 但更动人的是,这些技术始终围绕 “让老人自由生活” 的核心:智能设备用极简界面降低操作门槛,智慧餐厅保留人工点餐通道,科技从未取代 “人的关怀”,而是成为照护的 “辅助者”。

这种 “温度 + 精度” 的平衡,在服务团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年轻护理员与资深照护者的搭配,碰撞出不少创新:适老化健身操融入潮流元素,跨代数字课堂让老人玩转智能手机…… 正如一位入住老人所说:“这里的科技让我安心,年轻人的活力更让我觉得‘自己还没老’。”

行业启示:从 “单个机构” 到 “生态体系” 的进化之路

鱼艺福的实践并非偶然。作为湖南善孝堂养老2.0的升级之作,背后是其运营 8 家机构、50 余个社区站点的深厚经验,它以 “智慧化、全场景、年轻态” 的探索,为区域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样本。

其核心逻辑,或许是 “小机构、大社区” 的模式:将机构打造成 “社区服务枢纽”,辐射周边居家养老;用智慧餐饮系统标准化输出助餐服务;借中医健康馆落地 “医养结合”…… 当养老服务从 “单体机构” 延伸为 “生态网络”,当科技与人文找到最佳平衡点,高品质养老便不再是 “少数人的特权”,而是能融入更多老年人生活圈的日常。

这或许正是银发经济时代的破题之钥:养老不仅是 “保障”,更是 “产业”;不仅要 “满足需求”,更要 “创造价值”—— 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智慧与温暖中,体面、快乐地走向晚年。(记者 汪兆基)

责任编辑:张锐
中国新报新闻报料:cnnmnews@163.com
中国新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京ICP备2024097673号-1

Copyright @ 中国新报网

2024-2025.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