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你的盖头来一贵州桐梓水辽万卷诗书大峡谷之约
水辽万卷诗书大峡谷坐落于贵州省桐梓县尧龙山镇水辽村中台与代家交界之处。该峡谷西起箭头水电站,东至流渡河石拱桥,全长约5公里。她犹如一个藏在深闺的少女,婀娜多姿却又娇羞欲语,媚态令我们心旌神荡,迫不及待地想揭开她的红盖头,一睹芳容,痴迷地醉倒在她溢满温情的怀里
盛夏,酷暑难耐,刚踏入水辽诗书大峡谷,大自然恩赐给你免费安装了一个巨大的天然空调,释放的阵阵凉风沁入肌肤,顿起鸡皮疙瘩,抑或生发“冰火两重天”的慨叹,热与冷就在一瞬间,界线并不分明。
峡谷内,山峦起伏,层峦叠嶂,云雾缭绕间,山峰若隐若现,宛如仙境。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溪水潺潺,清澈见底,从山间石缝中汩汩而出,汇聚成瀑、跌落为潭。谷口塘、三节塘、犀牛塘、千钧塘、大龙塘、小龙塘……潭水绿得直逼你的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悦耳动听的水声与百鸟齐鸣声,汇聚成一首交响曲,为这静谧的山谷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行走于峡谷之中,两侧峭壁如削,古木参天,遮天蔽日。峭壁的石缝间上生长如许珍稀的中药材;仰望横跨峡谷的天生石拱桥,倚千仞绝壁而建,高达百余米,无不彰显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力量;峡谷小径旁不知名的野花遍地都是,香气扑鼻,随手可摘。阳光透过树梢,斑驳陆离地洒在蜿蜒的小径上,光影交错,别有一番风味。
更值得一提的是,水辽万卷诗书大峡谷不仅自然风光旖旎,还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变迁,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水辽万卷诗书大峡谷是怎么形成的呢?中国新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当地一位专门从事地质研究并已退休的权威人士,得到了较为准确的答案。
水辽万卷诗书峡谷这段地层属于古生代下奥淘系红花园组,岩石性质是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形成于距今约5亿年前的浅海环境,原始地层是水平状态,后来在距今约2.5亿年时,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地壳运动(也可以说是大地震),叫海西运动,水辽表现为隆起抬升(可以理解为从下往上拱)形成背斜构造,地层发生张性断裂并向四周推移,形成了断裂构造形峡谷,背斜轴起自酒店垭至箭头垭,万卷经书这条沟是背斜旁侧张性断裂,一直向北延伸出沟口、北岩并继续延伸。因此水辽地层基本水平,而向四周逐渐倾斜,万卷诗书这个石垛垛,也是张性断裂,岩石水平分离形成
站在峡谷之中,心中不禁生出无限感慨:她以其独特的魅力,静静地隐匿在水辽偏远的一隅,成为大自然馈赐给我们的一个清凉世界。在这里,你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与净化,轻轻爽爽走好你人生的美好旅程!
亟待有识之士前来寻幽探秘,开发打造,早日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找到一条新的门路。(通讯员 钱哲强 本报记者 李学强 特约记者 余盛亮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