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宜阳街道:平安建设有 “实招” 居民安全感 “满格"
中国新报讯(通讯员 胡璐)近日,常宁市宜阳街道聚焦基层治理难点与群众安全需求,以“一户一档”夯实数据根基,以“三清三防”破解治理难题,以“夜间巡逻”筑牢防控底线,构建起全链条、多维度的平安建设体系,切实提升辖区居民安全感与幸福感。
建强“一户一档”,夯实治理“信息中枢”
街道将“一户一档”建设作为政法工作的核心抓手,聚焦“六必访”对象(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涉众型利益受损人员、重点信访人员、婚姻家庭不幸人员、严重精神障碍人员、安置帮教人员),联合村(社区)网格员开展“逐户摸排、逐项登记”行动,同步整合实有人员动态、矛盾纠纷线索、住宿行业关联信息,形成“一户一档、一人一策”的动态管理台账。目前,已完成辖区293名精神病患者、162名重点对象、1569名未成年人、287名出租房未成年人等重点人员档案建档,对14名有肇事肇祸倾向患者落实“一人一档+办案责任制”闭环管控,实现18-50岁户籍人群全覆盖摸排登记。精准的数据台账为“三清三防”“信访维稳”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确保重点人群、关键信息“底数清、情况明、管控准”。
抓实“三清三防”,织密平安“防护网络”
“三清”破题,扫清治理盲区。实有人员见面清数:依托“一户一档”摸排机制,组织网格员、民警开展“地毯式”见面核查,重点摸清流动人口、重点人群动向,完成辖区实有人员动态更新登记,杜绝漏登、漏管问题。 矛盾纠纷化解清零:成立街道综治中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矛盾纠纷台账,实行“定期排查+重要时期突击排查”制度。累计排查矛盾纠纷80起,对31起重大综治维稳隐患落实“五包一”责任制,推动矛盾就地化解、动态清零。 住宿行业管理清底:针对城东、城北、群英、石州、东湖、嵩宜、嵩联等住宿行业重点区域,联合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对辖区旅馆、出租屋、网约房实行“一店一档、一户一查”,其他村(社区)同步推进排查登记。累计检查200余次,下达处罚决定书1起、责令停业整顿1起,彻底堵塞住宿行业管理漏洞。
“三防”守底,防范重大风险。严防“一杀多人”等个人极端恶性案件:结合“一户一档”中婚姻家庭不幸、涉众型利益受损等重点人群信息,落实包保人定期走访、心理疏导机制,累计开展疏导谈话70余次,从源头减少极端案件发生诱因。严防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摸清辖区56处涉未成年人场所底数,召开经营者责任会议,每周开展不少于3次联合巡查,严管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同时加强重点男性对象动态管控,筑牢未成年人安全防护屏障。严防电信诈骗案件:联合公安、司法成立反电诈和劝返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牵头部署,劝返率达87.9%,对滞留境外4名对象实行“一对一”劝返包案;针对“一户一档”重点人群开展精准反诈宣传,累计上报疑似电诈对象5234人,有效降低群众财产损失风险 。
深化“夜间巡逻”,筑牢治安“最后防线”
为强化“三清三防”工作成效,街道建立“夜间巡逻”常态化机制,构建“24小时不打烊”的治安防控网。一方面,整合街道干部、民警、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力量,组建9支夜间巡逻队,按照“分片包干、重点覆盖”原则,每晚7点至12点,对辖区主干道、居民小区、夜市商圈、住宿行业重点单位等区域开展巡逻,重点排查人员聚集隐患、陌生人员动向、安全设施漏洞。
另一方面,推行“巡逻+处置”联动模式,巡逻中同步核查实有人员夜间流动情况,收集矛盾纠纷线索,发现住宿行业违规经营、疑似电诈行为、安全隐患等问题,第一时间联动综治中心、派出所处置。截至目前,累计通过夜间巡逻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18处,协助化解邻里纠纷12起,填补夜间治安防控空白,为“三清三防”工作提供全天候保障。
宜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一户一档+三清三防+夜间巡逻”工作体系,推动治理流程更精细、防控措施更精准,切实以“绣花功夫”做好基层平安建设工作,让辖区居民安全感更有保障、幸福感更可持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