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万窝香樟树的背后:共产党员刘延超同志追记
编者按:在贵州省毕节示范区七星关区撒拉溪镇永兴村下寨组小乌龙,拥有22年党龄,七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当过村里多年民兵连长、村民小组长,被当地人誉为“香樟王”和“路”老者的刘延超同志,9月12日晚,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小乌龙,留下了他与儿子刘毅十八年来栽种的十万窝香樟树,与世长辞了!
为纪念到九月初七就满79岁的优秀共产党员刘延超同志平凡而光辉的一生,今天,笔者特推出《在十万窝香樟树的背后:共产党员刘延超同志追记》,以飨读者!
祖传栽树好习惯
十八年前,小乌龙的香樟树只有两窝:一窝在门前河沟右边岩下的沙滩上,至今还有香樟树的痕迹;另一窝在锅圈岩对门咚咚沟的半山腰。
如今,十八年过去了,小乌龙的香樟树已经发展为十万窝:从撒拉溪街上来到小乌龙,进入眼帘的,不论是右手边的徐家老坡顶上,左手旁的萝卜冲、岩坑脚,大丰山,中寨,官种地,大树子,咚咚沟,下大地,水车子,穆家屋基,河对门白石岩下,苗子田,甚至是石坡兜上面的野马洞和属于阴底民族乡的哩柏嘎,但凡是一年四季都绿油油的地方,基本都是共产党员刘延超及其子刘毅栽种的香樟树林。
这是一种怎样的发展?这样的奇迹又怎么会发生?刘延超父子两位共产党员又是如何栽种这么多香樟树的?
追溯原因,其实,这是刘延超家祖上都有爱树的好习惯——
小乌龙320年刘家大核桃树能得以完好保存下来,至今成为贵州毕节示范区的“二级”保护古大树名木,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和二维码,就是刘姓人家的一大功劳。
小乌龙,又名乌龙谷,她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永心村下寨组,距离毕节到威宁高速公路撒拉溪匝道7公里,距离已经建成的贵州最大水利枢纽工程——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水平面两公里,与毕节国家森林公园拱拢坪森林公园同属一匹大山,杨家湾镇与撒拉溪镇交界处的石人、石人沟和石人塘景区就在小乌龙境边。
小乌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长征期间,在毕节组建的贵州抗日救国军,就曾到过小乌龙,并在小乌龙下面山王庙的白石岩河边,贵州抗日救国军领导发表了演讲,据当时参加了10多天贵州抗日救国军的刘延超父亲刘朝俊介绍,当时那位领导用北方普通话说:老乡们、同志们,你们好!你们辛苦了!我们一不是红军,二不是白军,我们是贵州抗日救国军,贵州抗日救国军是干什么的呢?是打土豪,分田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就在1936年红二、六军团长征路过毕节期间,与小乌龙同村的落锅箐路占全,就参加了红军,成为毕节示范区参加红军的五千余儿女之一。
就是刘延超父亲刘朝俊,生前也特别喜欢种树,在他管护的沙地坪子路边、石灰窑子和大树子等地,都留下了老人栽杉树和漆树的痕迹。
病中护树操劳忙
9月12日夜,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已经睡下的笔者,当听闻刘延超同志因肝硬化腹水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时,立即一骨碌爬起来,与老婆黄洁一道邀上朋友曹会英老公毛总开车,就连夜直奔位于贵州六大河中最大河流——乌江上游的毕节示范区七星关区撒拉溪镇永兴村下寨组,这里就是我们常说的乌龙谷。
我们的车在晚上十一点几分就到达了小乌龙,但还是晚了几分钟,当我们抵达时,共产党员刘延超同志的呼吸已经停止,被抬进320年“刘家大核桃树”下老家祖屋的堂屋内,我们没能与刘延超同志见上最后一面、说上最后一句话。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到2024年,中国人均平均寿命已达79岁。还差四十多天就满79岁的刘延超同志,自幼吃尽苦头,由于家中弟兄较多,他从小带着兄弟,只读了小学一年级和三年级两年书,一生勤劳节俭,勤奋好学。成家后更是百般节俭,据当年与他一起背烤烟去撒拉溪镇街上卖的村民介绍,别人卖了烤烟总要在撒拉溪镇街上炒上一盘青椒豆腐或青椒炒肉,美美的吃上一顿大餐,才走路返回小乌龙家中,但刘延超舍不得吃,总是吃妻子做给他带上的干馒头或黄粑,其节约程度不言而喻。
在刘延超管理香樟树的十八年里,留下了许多惊险的故事,一次他上树用刀修理香樟树树枝,一棵笔尖的树枝直接掉下来,差点就插中了他的眼睛,他用手捂住血淋淋的伤口,赶紧回家找村医包扎,鲜血不断的从手缝里冒出来。
而且就在此次发病的2025年5月8日当天早上,刘延超还前去中寨的地里管理他栽种的香樟树和背水捏营养坨准备育苗栽叶子烟,是发现小便带血又实在痛得坚持不住了,才放下手中的农活,自己走路到距离小乌龙6公里的撒拉溪镇街上,坐车赶到毕节城,并电话告知在毕节城做汽车篷布生意的儿子。
儿子们把刘延超紧急送到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出来,直接被吓了一大跳:乙肝转化为肝硬化,而且已经开始腹水,毕节二医已无能为力。
刘延超被转院到贵州最好医院之一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磁共振科,前后住院三次,历时四个月零四天,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试验示范好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如今的小乌龙,目睹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几大偏坡的香樟树林,一年四季绿油油的,印证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拥有近千万户籍人口的毕节,就市而言,是贵州省户籍人口最多的一个市,比排名第二的遵义多出100多万人。
前些年,毕节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国务院批准该区成立的时间是上世纪的1988年。37年来,在毕节的土地上,关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始终未曾中断。
毕节,曾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也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作出重要批示,赋予毕节试验区“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的历史使命。
2018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考察调研,第一站就来到位于乌蒙山腹地的毕节示范区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
育树之前是育人
谈到小乌龙香樟树的发展,得先从年轻的已超过知天命之年的刘毅讲起,因为,没有他,就不可能有小乌龙香樟树的今天——
还记得,刘毅在小的时候,因为发高烧,链霉素打多了,所以导致他的耳朵不是很好使,于是读起书来,当然就较为吃力。尽管如此,在父亲刘延超的教导下,非常听话的他还是比较努力,几个回合的高考补习考试之后,最终,好消息传来:刘毅于1998年考取了贵州大学农学院林学系经济林专业,踏进了贵州第一高等学府——贵州大学的门槛。
2001年,刘毅从贵州大学毕业,在贵阳新闻媒体干了一段时间后,返回家乡做了几年村官,然后就依托自己经济林专业的优势和家乡小乌龙25度坡耕地和荒山荒坡较多的特点,毅然决然的于2007年开始自己育苗栽起了香樟树。2008年,刘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育香樟树苗之初,为了节约成本,特别会精打细算的刘毅和父亲刘延超一起,在香樟树果成熟掉落的冬腊月,到贵阳和毕节的大街小巷,四处寻找掉落地面的香樟树果,捡回小乌龙来,根据自己在贵州大学掌握的知识,不断学习补充新的知识,经过实地反复的试验、示范,最终成功的培育出了香樟树苗,然后次年把香樟树苗移栽到自家承包管理的土地和荒山上。
伴随时间的推移,自家承包的土地和荒山栽满了,就与亲戚些商量,将亲戚家的承包地和荒山也大量使用起来。亲戚的承包地和荒山栽满了,就又流转附近村民的土地和荒山。
本来,单凭刘毅一人,不是很灵光、有点书生气、至今连女朋友也还没时间去找的他,是不可能栽上这么多香樟树的,但是,在刘毅身边,有他非常踏实、能干、管事的父亲刘延超,两人强强联手,合作共赢,这无疑就成就了他父子俩的小乌龙香樟树大梦。
从二窝到十万窝
十八年,从二窝香樟树到十万窝香樟树,这是小乌龙两个共产党员的不懈坚守。
十万窝香樟树,大的三十、四十公分,价值几千元甚至数万元一窝,小的几公分,即使平均每窝仅一百元计算,那林价也是千万元,这在小乌龙,可不是一个太小的数据,而且还不谈这十万窝香樟树的巨大生态价值。
众所周知,香樟树的树叶短时间不太爱掉,所以看上去一年四季都是绿的,香樟树有药用价值,有香樟树的地方通常蚊虫较少,因此,香樟树无论是在城镇或乡村的绿化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被人们大量使用。
刘延超是一名“大龄”入党者,获得过七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3年,已经57岁的他,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小乌龙,刘延超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呼为“香樟王”和“路”老者。
十八年来,刘延超和刘毅父子俩,从贵阳、毕节城里,不断的捡来香樟树种子,亲自育苗,一共种植了数十片香樟树十来万窝,这漫山遍野的香樟树绿,如今早已成了乌龙谷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除了香樟树,刘延超和刘毅还栽种了包括银杏、桂花、衫树等绿化树种。
刘延超生前说,香樟树是经济林,栽种香樟树,不仅可以卖,卖不了还可以绿化家乡,给乌龙谷添加一份绿色,这是响应国家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号召。
如今,刘延超、刘毅父子俩的香樟树,销售已远及云南省镇雄县,近及毕节市大方县、七星关城区、杨家湾、撒拉溪和阴底等乡镇。
在毕节示范区小乌龙,关于生态建设的试验、示范,今天的笔者记住了:这里有两个共产党员十八载的辛辛苦苦、起早贪黑、日晒雨淋……
在刘延超父子的引领下,如今的小乌龙,刘延辉、冯恭志和贵州小乌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都纷纷学习他俩的精神,加入了栽种香樟树的行列。
路就在脚下延伸
修路是刘延超一生的梦想,他也被人们誉为“路”老者。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惠及贵州,小乌龙也迎来了这个机会,政府决定给小乌龙修机耕路以及通村通组路。
作为小乌龙小组组长的刘延超等几位领头人,从2017年正月初二开始,挨家挨户集资,每人捐赠50元,共计5万多元。用于道路踩线,以及用推土机推出毛路,有利于后期政府安排的施工单位来浇灌混凝土。从头到尾,从踩线,调整土地,到一条条康庄大路的形成,刘延超每天都坚守在一线指挥,自己还不顾家人的堵拦,捐赠出去承包管理的部分土地,以及捐赠了3000多元用于通村路的修筑。
刘延超说:修路是我的梦,更是村民们的梦,我捐出一点薄资能完成大家所有人的梦想,这是一件好事!
如今,小乌龙多数公路都通了,在刘延超病重期间,他曾颇动情地告诉笔者:小乌龙还有两条公路急需修建,一条是连接撒拉溪镇小乌龙到杨家湾镇哨口的两公里长的断头河沟公路,一条是从小乌龙沿门前河半山腰连接石人塘的机耕道。
刘延超说,把这两条公路修好,小乌龙就真的四通八达了,届时,他这个“路”老者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刘延平)

-
17 安徽庐江:电商矩阵销梨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