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二届中国凯里酸汤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刘鹏飞
2025-10-19 11:26 时政
来源:中国新报

10月18日,2025第二届中国凯里酸汤产业发展大会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隆重开幕。为进一步挖掘“凯里酸汤”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产业价值,展示产业发展成果,促进交流合作,推动“凯里酸汤”这一地方特色美食品牌走向全国、迈向世界,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了解,本次大会以“乐享中华美食·解密凯里酸汤”为主题,旨在打造集品牌推广、产销对接、投资治谈等于一体的平台,共绘酸汤产业发展蓝图,既推动凯里酸汤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也将优质资源“引进来”壮大产业链。

史上,贵州不产盐,交通不便,食盐匮乏激发了当地人民的无限创造力,他们利用生物自然发酵技术,创制出以酸代盐的法宝——米酸汤(亦称白酸汤)。这一创举,不仅解决了调味之需,更孕育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历经岁月沉淀,“凯里酸汤”已从昔日的“代盐品”演变为如今提振精神的“还魂汤”。其奥秘在于独特的发酵工艺。酸汤系由二十多种乳酸菌群自然发酵而成,富含益生菌,口感酸爽醇厚,属于健康的发酵食品,有助于消化、增进食欲。更为人称道的是,酸汤被誉为“最具包容性的调味品”,其“可煮万物”的特性,使得与任何一种食材搭配都能碰撞出令人惊艳的美味火花,“凯里酸汤鱼”便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杰作,早已名扬四海。

近年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及凯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推动下,在各级各部门、各相关单位以及广大企业家、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凯里酸汤”产业实现了从传统手工制作到现代标准化、工业化生产的华丽转身,形成了园区聚集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基本构建起覆盖“种植—加工—餐饮—销售”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名称中含有“酸汤”字样的餐饮门店已超过8700家。黔东南州酸汤产业相关注册商标已达3550个。在社交媒体平台,抖音“贵州酸汤”话题播放量高达2亿次,小红书相关笔记超过84万+篇,形成了强大的线上传播声量。根据《2024年中国火锅行业报告》,酸汤火锅这一细分市场规模预计已达120亿元,酸汤锅底在火锅口味热度排行榜稳居第二位,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消费热度。

凯里市现有酸汤加工企业20家,拥有各类生产线32条,设计产能6.9万吨、年产能2.2万吨,产品涵盖底料、拌料、方便食品等23个种类。黔东南州正着力构建以凯里市为核心,麻江县、台江县为两翼的“一核两翼”酸汤产业示范区。目前,多个知名餐饮品牌相继加入酸汤赛道,红酸汤、白酸汤、鱼酱酸、酸汤米粉等特色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更远销东南亚地区。

目前,已成功构建《酸汤调味料》全国团体标准,并创新性地建立了《凯里酸汤标准体系》“一图三清单”,该体系涵盖了原辅料、设施设备、生产加工技术、产品标准、检验检测方法、包装贮运销售、餐饮服务、品牌建设等9个方面共计696个细分标准。尤为重要的是,《地理标志产品 凯里红酸汤》地方标准已完成制定工作,预计将于2025年底前正式发布实施,这将为“凯里红酸汤”的品质保障和品牌保护提供更加权威的法律依据和技术支撑。

“凯里红酸汤”已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承载着深厚技艺的“凯里酸汤鱼”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凯里市更是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酸汤美食之都”的荣誉称号。这一系列“国字号”金字招牌,极大地提升了“凯里酸汤”的品牌含金量和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凯里酸汤”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通过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全市发展辣椒、西红柿、生姜等酸汤原料种植面积达4.7万余亩,产业链提供就业务工岗位1.21万个,带动参与产业发展的农户达1.76万户、5.98万人,促进农户增收总额达9100万元,实现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凯里酸汤”产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凯里市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举措,与各界有识之士携手合作,共同将“凯里酸汤”打造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和享誉世界的民族品牌。(记者 刘鹏飞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张锐
中国新报新闻报料:cnnmnews@163.com
中国新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京ICP备2024097673号-1

Copyright @ 中国新报网

2024-2025.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