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始祖鸟烟花表演事件涉嫌违反《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

杨溢
2025-09-21 18:24 新热评
来源:中国新报

2025年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县热龙乡(海拔约5500米)合作完成了名为《升龙》的艺术烟花表演。

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喜马拉雅山脊绽放形成“龙”的形状,背后是户外品牌始祖鸟和艺术家蔡国强对高原生态系统的巨大风险赌注。烟花沿山脊点燃,形成“飞龙腾空”的视觉景观。主办方声称使用了生物可降解环保烟花材料,但活动仍在互联网上引发巨大争议。

事件回顾:烟花秀引发生态担忧

这场烟花表演是始祖鸟“向上致美”第三季的一部分,旨在通过艺术探索高山在地文化。表演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热龙乡境内的查琼岗日山脊。

烟花燃放从海拔约4600米处开始,沿山脊向上延伸至5050米山顶。现场视频显示,蔡国强通过火药爆破在山脊点燃三幕烟花,形成“升龙”动态景观。

活动视频在网络传播后,立即引发广泛质疑,相关话题冲到微博热搜榜第一名。网友质疑的焦点集中在艺术价值、文化冲突、品牌形象,以及最核心的环境影响问题。

高原生态:世界最脆弱生态系统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也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然而,这里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全年无霜期非常短。植物的生长期相当有限,积累有机物和固定碳的速度远低于水热条件更好的地区。这意味着一旦受到干扰,自我恢复的能力很差。

高原上充满了多种极端环境因素:低温、低氧、强风、强紫外线等,这些都对生命构成巨大挑战。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本地物种演化出了独特的适应方式。

例如,塔黄需要生长三十多年才能攒够开花所需的营养物质,种子成熟之后植株就死亡了。这样慢节奏的生命过程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一旦中途被打断,意味着多年积累血本无归。

法律分析:涉嫌违反多项规定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是首部国家层面制定的规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基本法。西藏自治区据此制定了实施办法,于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明确规定生态保护工作应当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烟花表演显然与这一原则相悖。

可能违反的具体条款:

根据实施办法第十七条,自治区应当将“喜马拉雅山脉”等区域的大型冰帽冰川、小规模冰川群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对重要雪山冰川实施封禁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人为扰动。

实施办法第三十五条要求,建设项目需要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且要“避让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迁徙洄游通道”。

尽管主办方声称活动获得了当地部门批准,且因为使用了环保材料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但法律专家认为这种解释可能存在漏洞。

知名律师赵良善指出,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禁止在山林、草原等重点防火区燃放烟花爆竹”。

此外,该行为还违反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中关于尊重和维护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相关规定。

生态影响:远超表面的破坏

草毡层破坏与水土流失:

事发地海拔高度介于4500~5050米之间,主要植被类型是高山草甸。高山草甸的关键结构是“草毡层”,通常只有10-20厘米厚度,由薹草属等建群植物的地下茎和根系紧密交织而成。

草毡层虽然薄,却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还固定了大量有机碳。它支撑着整个高原食物网:草养活了食草动物,后者又供养食肉动物。

草毡层极其脆弱,大型活动(如本次烟花秀的事前搭建和事后清场)很容易对其造成破坏。机械开挖会直接撕裂草毡结构。

草毡层破坏后,下面的土壤母质(岩石风化形成的碎屑)极易流失——刮风会变成扬尘飘走,下雨会变成泥汤流走。这种流失过程还会进一步加剧草毡层的破坏。

植被恢复困难:

由土壤母质开始的植被自然恢复非常困难,因为它极度贫瘠,几乎不含有机质和微生物,无法支撑植物生长。

只有经过极其缓慢的有机质积累过程——先锋植物偶然定居、死亡后贡献有机质,以及这一小概率事件的反复发生——土壤母质上才有可能长出新的草甸。这一自然恢复过程可能长达数十年。

主办方声称“对草甸、农田进行翻土与植被修复”,但在高山草甸上,翻土会把表层宝贵的有机质埋到地下,翻上来的却是没有营养的土壤母质,即使播种也很难长出草甸。

可降解材料的局限性:

主办方声称烟花彩色粉为生物可降解材料,但专家指出可降解材料并不是万能解决方案。

生物降解过程需要分解者(包括食腐动物、真菌、细菌等)参与。高原低温少雨环境会显著降低生物活性,导致即使是可降解材料也难以快速分解。

高原低温缺氧环境中,分解者不活跃,甚至可能没有能分解这些外来生物材料的微生物。

野生动物受影响:

秋季正值动物们“贴秋膘”或储备越冬食物的关键时期,此时受到惊扰将直接影响其冬季生存概率。烟花燃放产生的巨大噪声和震动可能导致小型动物的强烈应激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依赖鼠兔为食的捕食者同样会受到干扰,甚至因食物减少而面临生存危机。

主办方声称通过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动物离开燃放区,但专家指出这种方法不切实际。鼠兔身形小巧,目力所及不远,多数时间在洞中活动,无从知晓远处放置了盐砖。

而且鼠兔非常胆小,为了避免被天敌捕食,觅食时不会离开自己安全的洞穴太远。

回应与道歉:被指缺乏诚意

随着舆论发酵,9月20日视频在多个平台下架。9月21日,始祖鸟和蔡国强工作室分别发布道歉信。

始祖鸟在致歉信中表示:“我们深知仅仅道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有责任在政府部门监管下,配合艺术家团队对该项目全过程的环境生态影响进行复核,邀请第三方专业环保机构,开展严谨而透明的评估工作”。

蔡国强工作室则表示:“我们确实存在很多考虑不周之处,我深表歉意。接下来,我们将主动配合第三方机构及相关部门,就此事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影响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并将以实际行动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始祖鸟在致歉信中将其与蔡国强团队的关系从“携手”改为“赞助”,被网友质疑措辞不真诚。

更引发争议的是,始祖鸟海外团队发布的声明称,高原放烟花行为不符合始祖鸟的价值观,也违背了他们对户外活动空间的承诺,并表示“正在积极与中国团队和中国艺术家沟通,要求他们改变工作方式”。这种将责任推给中国团队和艺术家的做法被网友指责为“甩锅”。

官方反应:调查组已介入

9月21日,“云端珠峰”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通报》:“9月20日,《蔡国强:升龙》烟花秀视频在网络发布后,引发网民关注。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据媒体报道,此次活动在日喀则生态环境局备案过,手续合规,由于烟花使用了环保材料,因此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只要获得批准即可。而且,该活动前期调研开展过多次地方会议,最终选址不属于生态保护区,周围无人居住。

但从法律角度看,这种解释存在疑问。高原是一个整体,不属于保护区的生态同样需要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法》强调是活动性质、规模带来的影响,而不是仅仅根据材料属性判断。

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已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核查。

调查结果将决定此次事件是否构成违法行为以及如何处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烟花表演已经给高原生态带来了不必要的风险。

品牌营销和艺术创作的边界已然划定:任何活动都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在青藏高原这样的脆弱环境尤其如此。

(评文作者系中国新报记者 杨溢)

责任编辑:张丽
中国新报新闻报料:cnnmnews@163.com
中国新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京ICP备2024097673号-1

Copyright @ 中国新报网

2024-2025.All Rights Reserved